连接器尾部线束整理
文章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8-08-16 17:00:39 浏览次数: 813
        尾部线束的整理即是线束端头距电连接器的扎制位置要求。
        电连接器端头线束的绑扎位置是直接关系到整根电缆线束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就是常说的“第一扎口”位置,特别是在焊接型多芯电缆中,第一扎口位置如果选择得太靠近电连接器末端,电缆被拉断导线的可能性就越大。特别是在电连接器接触偶布线的周边导线,出故障的概率更高(尤其是周边使用SYV、SFF同轴导线时)。
        因此,在制作中要特别关注“第一扎口”的位置尺寸选择。
(1)常规操作工艺要求。
        通常在制作中采用锦纶线、棉制线对导线束进行绑扎,绑扎位置和缠绕宽度一般是线束直径的1倍左右,见图2。电缆线束绑扎的第一扎口位置距插头的具体距离要求,这里推荐一个量化参数,见表1。
 

 
        另外,电缆线束绑扎时要求缠绕松紧适宜,线束不应有叠加现象出现,并且操作时不允许损伤导线的绝缘层。
(2)整根电缆全是屏蔽线束时其尾部的处理工艺。
        当多芯电缆的线束全由屏蔽导线组成时,电连接器的尾部处理工艺是,屏蔽线束其屏蔽层剥离部位的缠绕材料,可采用线束截面积为0.2~0.8mm²(具体按线束直径确定)的屏蔽导线的屏蔽层做收口绑扎的材料,绑扎位置应距连接器40~70mm,绑扎宽度及屏蔽线束接地线的引出方向和长度见图3,也可根据产品和用户的使用要求引出接地的导线长度;同时要求绑扎松紧适宜,缠绕层密实无重叠,缠绕层锡焊后焊点需用无水酒精棉球清洗干净;同批次电缆组件或相同线束的绑扎长度应确保尺寸和外观的一致性。
(3)电缆线束内有屏蔽导线与其他导线混合的尾部处理。
        当多芯电缆的线束内有非屏蔽导线(如AF系列导线)和屏蔽导线(如AFP系列)混合时,应从靠近电连接器一端的整个线束中分离出非屏蔽导线,然后按上述要求对屏蔽线束进行收口处理。剩下的屏蔽导线其处理方法见图4。
(4)矩形电连接器尾部线束的处理。
        多芯电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使用圆形电连接器,对于矩形电连接器其尾部线束的处理要特别注意在矩形两边导线束的整理。否则处在两个矩形边上的导线束如果存在应力或潜在的应力,当整根电缆受到外界作用时,最先折断的将是处在边上的没有处理好的导线(拉着、紧绷着)。
        矩形电连接器尾部线束在工艺上的处理要求如下:
        ① 应参考矩形电连接器中接触偶(插针)的排列情况后,根据导线束的粗细确定线束的第一绑扎位置,第一绑扎的起始位置可参照表1中给出的数值,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② 当矩形电连接器需安装外壳时,线束的绑扎位置应不影响电连接器外壳正常装配。
        ③ 电缆中的屏蔽线束或电连接器的接触偶有接地要求时,应将地线引出100~150mm并加装接地焊片,见图5、图6。
 
(5)线夹式非屏蔽后附件尾部的处理。
        ① 要求多芯电缆的外护套在尾部附件线夹的安装位置以内进行绑扎,绑扎后应修剪整齐整个护套端口的边缘,见图7。
 
        ② 当穿好外护套的多芯电缆线束不能被压线夹紧固时,应在电缆线束表面与压线夹之间填充缓冲材料后再拧紧并紧固螺钉。缓冲材料推荐选用聚乙烯氯磺化套管材料(橡胶制品有一定弹性),要求所垫的缓冲材料宽度应超出尾部附件压块两侧的宽度,见图8。
 
        ③ 电连接器附件为螺帽非屏蔽型尾部的线束处理。
        当多芯电缆的电连接器后附件是螺帽型非屏蔽型时,在处理导线束时有如下建议:
        a.电缆外护套的末端在尾部附件的出线孔位置直接用锦纶线进行绑扎,见图9。绑扎的宽度视导线束的粗细而定。
 
        b.锦纶线绑扎后,用DW型(常用的,也可使用别的型号)热缩套管进行热缩电缆线束和尾部附件。
        注意:套线束时应将多芯电缆的尾部附件——外螺帽一起套住,热缩套管热缩后的长度应在15~20mm,见图10。